星河为幕 山川共念 叶铭汉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寿园海港陵园举行
4月2日,是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百年诞辰纪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叶铭汉星”命名仪式。4月6日,为缅怀叶铭汉院士的卓越贡献,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一场与AI数字技术结合的纪念活动在福寿园海港陵园举行。叶铭汉院士家属、亲友出席活动,海港陵园园方代表参加活动,共同追忆这位科学巨匠的光辉一生。
4月2日,在北京举行“叶铭汉星”命名仪式(图源:中国物理协会期刊网)
叶铭汉院士诞辰 100 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上午10时,在AI创作的关于叶铭汉院士生平的歌曲《追光》的旋律中,纪念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叶铭汉院士 AI 数字人正式发布。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叶院士仿佛穿过岁月长河,向在场来宾和青年人送上寄语。他的原音仿佛跨越时空,话语中满含对科研事业的热忱与期许,生动地诠释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发布叶铭汉院士数字人
随后,叶铭汉院士的女儿叶如茵女士通报了国台以叶院士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叶铭汉星”的好消息。她介绍说,1995年 4月2日,这颗小行星发现于河北兴隆国家天文台观测基地,正是父亲叶铭汉七十岁生日那天。小行星临时编号为1995GP7,这串数字也蕴含特殊的意义,叶铭汉在1995年7月被当选为院士。这颗遨游于浩瀚宇宙中的小行星,不仅是对叶铭汉院士科研成就的永恒铭记,更象征着他的探索精神如同星辰般,在无垠的宇宙中熠熠生辉。
叶如茵女士介绍“叶铭汉星”命名由来
“叶铭汉星”命名证书和轨道图(图源:中国物理协会期刊网)
在深情的氛围中,叶铭汉院士的侄子叶建荣教授分享他记忆里的叶铭汉。叶教授从院士早年的求学历程,到他在高能物理领域攻坚克难、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研生涯,再到为我国科研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辛勤付出。这些珍贵的回忆,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这为科学巨匠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进步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
叶建荣教授追忆叶铭汉院士
全体亲友及来宾依次向叶铭汉院士的墓碑献花。鲜花寄托着大家对叶院士的无尽哀思与崇高敬意,也象征着他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更多后人投身科学研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叶铭汉院士家属、亲友依次献花致敬
纪念活动后,叶如茵女士代表叶铭汉亲友向福寿园海港陵园郑重捐赠书法家张荣先生为叶院士祝寿所题《鹤寿》书法作品、院士相关书籍等20余件新整理的纪念品。刘保林表示,园方将妥善保存、合理利用,作为海港人文纪念馆新的馆藏展示,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让更多人学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
叶如茵女士向福寿园海港陵园总经理刘保林捐赠新的纪念品
本次纪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叶铭汉院士的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缅怀先辈、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新一代青年人投身科研,勇攀科技高峰。同时,福寿园海港陵园运用 AI 数字人、AI 创作歌曲等科技手段,直观展示了AI科技在文化传承与纪念追思领域的创新应用,让人们认识到科技为生命服务带来的全新活力与体验。海港陵园将继续推进“科技殡葬 智惠共生”的发展理念,以推动生命服务数字化为主题,以传统殡葬向“生命科技服务”转型为目标,构建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亲友和入园客户扫码聆听AI原创歌曲《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