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川视角丨新经济格局下,中国薯条的光芒藏不住了!
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冷冻薯条行业是否会受到影响?近日,作为国产冷冻薯条的头部企业,雪川农业集团(以下简称“雪川”)相关负责人表示,贸易摩擦不会对国内的冷冻薯条供应产生太大的影响。雪川自身的海外业务目前并不涉及与美直接贸易,海内外市场整体运营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冷食君从冻品领域的经销商那里得知,贸易摩擦对国内冷冻薯条市场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国内8成以上的市场都是被国产品牌占据的,近些年国产薯条在中高端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已尤为凸显,且极具性价比。仅有部分美国餐饮连锁,出于本土保护角度,会指定使用部分美国薯条品牌。
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薯条是一个西式的舶来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制于马铃薯品种、种植技术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冷冻薯条主要依赖进口,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冷冻薯条进口国之一。后来,随着雪川等国产品牌的崛起,我国冷冻薯条的自给率不断提升。
2020年疫情暴发后,进口冷冻薯条链路受阻,原来使用进口冷冻薯条的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品牌,国产冷冻薯条快速抢占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冷冻薯条的市场格局迅速发生变化,从原来的进口占8成,国产占2成,变为了进口占2成,国产占8成,同时,国产冷冻薯条还在不断开辟国际市场。
据海关数据,2022年左右,中国冷冻薯条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2023年,中国出口13.44万吨冷冻薯条,位列第九大出口国,相比2018年增长了1565%。2024年,中国冷冻薯条的出口量持续攀升,2024年前十个月,中国冷冻薯条出口量高达15.51万吨,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总量。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薯条产业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到以国内自主生产为主。
因此,业内专业人士认为,此轮贸易摩擦应该不会对国内冷冻薯条产业的供应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可能会对薯条对美出口产生一些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也可以通过深耕国内市场,或者开辟其他国际市场弥补,不会影响大势。
从西餐到多场景应用
薯条多元化消费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国薯条行业迅猛发展,市场规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4-2022年我国薯条市场规模由280亿元增长至391.22亿元。从细分市场来看,冷冻薯条又是绝对的主流,市场占比高达98.61%;休闲包装薯条仅占比1.39%。
我国冷冻薯条的快速扩容,与其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有重要关系。而雪川就是冷冻薯条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据雪川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国,薯条的应用场景已经日渐多元化,不仅是西餐配餐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逐步跃升为众多中餐餐饮业态中的关键食材。
在火锅业态中,薯条可以像小酥肉那样,作为小零食售卖;
在炸货铺中,薯条可以像鸡块、蘑菇一样,当做休闲小吃销售;在烤鱼、砂锅等中餐中,则可以和豆芽、芹菜一起,当做配菜,既丰富口感,也增加食材的丰富性;
随着电商渠道的发展,薯条在家庭渠道也大显神威。尤其是随着空气炸锅等小家电的普及,薯条在家庭渠道的需求量逐年攀升。
内卷不是出路
亟需向品牌化升级
不过,国产薯条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其中,价格战尤其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国内薯条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大小企业林立有重要关系,一些新进入的企业为了抢夺市场,就会拉低价格。
雪川对这种情况也感受深刻,“在国内,随着原材料供应和产能的改善,市场的供需关系在发生一定变化,很多同行业的厂家为了消耗库存,采取低价策略,一定程度上在扰乱市场的选择,形成非良性竞争。在此情况下,消费端的产品质量和体验无法得到保障,最终损害的是终端生意的长期利益。”
雪川认为,要跳出价格战的泥沼,就必须打造品牌,引导行业从价格战向品质战升级。今年3月份,雪川在品牌化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获得了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 冷冻薯制品国货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认证,进一步明确了市场领导地位。
目前雪川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余个核心城市投放电梯广告,提升品牌曝光度,深度植入消费者心智。雪川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国内薯条生产企业众多,行业正处于向品牌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此进程中,谁能率先赢得消费者认可,在品牌化道路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