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并在访华期间参观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的总部。这一系列行动发生在李在镕公开表示三星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之后。

此前,李在镕在内部会议上强调,三星需要深刻反思并以“向死而生”的态度应对AI时代的挑战。而李在镕此次在“生死存亡之际”访华,被看作是为三星“寻解药”。

逆境访华,三星寻求新增长点

据韩媒Chosun报道,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在镕时隔两年再次访问中国,并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2日,李在镕与高通CEO克里斯蒂安娜·阿蒙(Cristiano Amon)一同参观了国内一线电动车工厂,并与其高层进行了会晤。在刚刚经历了股东大会的“反省”与“痛批”之后,此次访问被视为三星对中国市场重点关注并探寻深化合作的重磅信号。

据Digitimes Asia报道,三星此前曾一度停止向上述国内一线电动车厂商供应OLED面板。而这次态度大反转的时间点令人颇为玩味,李在镕此次访华恰逢其向三星高层传达“三星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信息之后。韩国媒体分析称,此次访问旨在加强三星在中国的业务网络,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显然,中国市场对三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既是其半导体生产的关键基地,也是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事实上,中国市场一直是三星全球战略的关键部分。2024年,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64.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3.9%,甚至超过了其对美出口额。中国不仅是三星重要的销售市场,也是其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博弈,三星的生存之道

尽管三星对中国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其在华经营仍面临诸多挑战。自2023年起,三星陆续关闭了其在中国的多家手机及半导体工厂。2024年9月,三星将其在中国的偏光片资产出售给诺延资本和恒美光电。2025年2月,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完成了清算工作。这背后,既有三星自身战略失误的原因,也有中国本土企业崛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因素。

2024年,三星股价下跌近三分之一,市值蒸发近1620亿美元,11月更是跌至近四年来的最低点。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投资者对三星的信心在不断下降。而在刚刚结束的股东会上,更有股东对路透社直批三星,指其“股票表现令人失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先进存储芯片和晶圆代工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然而,三星却未能及时把握这一机遇。在半导体领域,三星的代工业务已被台积电甩在身后,高带宽内存(HBM)技术也被竞争对手反超。曾经的“传统巨头”如今在“新兴挑战者”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智能手机、电视和DRAM市场份额的全面下滑,更是让三星的行业地位岌岌可危。

此前,三星曾寄希望于美国,希望通过美国的《芯片法案》来制约中国半导体行业。然而,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三星的游说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补贴也未能落实。这使得三星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布局,而中国市场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根据1月22日美国参议院收到的各企业行贿申报内容,2024年,三星集团在美国政界游说的支出高达698万美元。这其中不乏资助对中国半导体持强硬立场的议员。

有公开资料显示,韩企代表三星曾支持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前任主席、威斯康星州前联邦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迈克·加拉格尔曾提出强烈呼吁,要求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经济胁迫采取强硬立场,敦促商务部将长鑫等中国半导体头部企业列入实体名单,并严禁美国技术流入其关联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三星电子将具备大宗产品属性的DRAM市场视为必争之地,这一布局可能对中国本土存储厂商构成更猛烈的竞争威胁。然而,从需求端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DRAM消费市场之一,在服务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强劲,中国厂商若能抓住韩企战略调整的窗口期,加速技术迭代和生态构建,未来有望在全球存储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当前,韩国另一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也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全球半导体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仍在延续,尤其是NAND闪存领域,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持续下滑,SK海力士不得不削减产量以应对库存积压问题。另一方面,其高带宽内存(HBM)业务也受到市场需求波动的冲击,出口额出现下滑。与此同时,SK海力士的晶圆代工子公司系统IC因持续亏损而不得不进行重组和裁员,其经营困境凸显了公司在非存储芯片领域的挑战。未来,中国半导体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的不断优化,有望迎头赶上。

尽管三星目前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未来的发展路径仍充满不确定性。李在镕强调,应对危机的态度比危机本身更重要,即使需要牺牲短期利益,也应为未来投资。三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应对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挑战,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