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以创新为驱动,打造医疗健康产业新图景。4月10日,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正式启幕,旨在进一步促进医学科技创新转化,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锚定“高质量发展”,打造医疗创新高地

作为北京市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加速建设“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等9家三级以上医院和500余家医药健康企业,构建高能级医产协同生态圈。

自2023年先后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配套产业政策以来,副中心通过连续两次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大会,打造医药健康应用场景等系列举措,大力推动医产协同和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医药创新赛道,建立多维评审体系

大赛以“医产协同 创新引领”为主题,由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理实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通州区人才工作局、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州区医疗保障局、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提供支持。

大赛聚焦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及创新医疗器械两个赛道。其中,创新医疗器械赛道涵盖诊疗设备、医用机器人、高值医用耗材、康复器械与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创新医用材料、医用软件等方向。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赛道涵盖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技术及药物、类器官、骨科/创伤/医美/心血管/眼科等领域再生医学材料、3D打印、细胞治疗领域相关仪器设备、试剂及耗材等方向(建议使用再生医学技术的医疗器械项目优先选择该赛道)。

此外,大赛不限地域,但参赛项目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与其它合法权益。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医院、科研院所、团队和个人均可单独或组队参赛。同时,参赛企业、团队、个人应对报名信息的合规性、真实性负责。

值得关注的是,大赛将按照临床价值、技术创新、市场价值、商业化进程、团队组成五个维度进行评审。

 

 

关于大赛的更多信息如下:

1.大赛组别

(1)初创组

该组参赛项目须是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Ⅱ期临床试验的药品、尚未取得注册证的医疗器械或医疗技术。

(2)成长组

该组参赛项目限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及以上验证的药物、取得注册证的创新医疗器械或医疗技术。

2.大赛赛程

本次大赛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赛程规划如下:

2025年4月10日—5月31日,大赛启动线上注册、报名。

2025年6月15日前,初赛。对参赛项目的资质、资料完整性、项目发展程度进行审查。

2025年6月30日前,复赛。参赛项目进行路演及答辩,专家进行评审。

2025年7月31日前,决赛。参赛项目进行路演及答辩,专家进行评审。

评选结果将在2025年9月举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大会开幕式上发布并颁奖。

3.参赛奖励

(1)参赛奖项

每个赛道设置三个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参赛激励

决赛获奖项目将获得以下激励:

① 政策支持:依据《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及相关领域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或团队给予资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临床试验、注册申报、场景应用、带量采购、人才服务等方面支持。

② 深度孵化:对于初创性项目,发挥【医产汇】、【创械圈】、理实资本、理实国际医产协同发展研究院的协同创新孵化平台作用,调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17家成员单位,深度孵化优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创新辅导、创业辅导、政策辅导、项目融资、团队组建,及围绕产品研发和注册申报所展开的系列合作。

③ 项目加速:对于成长性项目,发挥【医产汇】等平台作用,加速项目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策资金申请、标杆医院示范、临床应用推广、落地扩产。

④ 推荐推广:推荐参与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为项目提供面向企业、投资机构、医院、政府等产业生态圈的推广宣传。

吹响产业创新集结号,共筑“健康中国”新未来

“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大赛”的启动,不仅是副中心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一步,更是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力量的集结号。通过聚焦前沿赛道,大赛将为全球科研团队、医疗机构及企业提供展示技术实力、对接产业资源的国际化舞台。

诚邀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者、实践者与梦想家踊跃参赛,链接资源、深度沟通,共同建设副中心“医产协同生态”,共同书写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