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第十二期圆桌会在梅州圆满落幕
2025年4月18日,由梅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市金百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第十二期圆桌会议”在梅州成功举办。会议以“以PCB行业为基,共研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新范式”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等各界代表200余人。造物数科作为电子电路行业数字化技术厂商,出席参加本次会议,从梅州+湾区发展视角出发,共探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升级路径。
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第十二期圆桌会现场
聚焦电子电路,擘画数智转型新篇章
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万淑萍致辞表示,制造业是广东发展的根本,是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广东省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先导性力量,既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柱,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其中梅州作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板块,已形成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等全产业链条,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同时,万厅强调指出,通过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中小企业“低成本、轻量化”转型,是未来核心方向。企业需依托AI技术挖掘新需求,通过智能化工具‘找订单、拓市场’,在产业协同中实现价值跃升。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万淑萍致辞
梅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袁勇华详细介绍了梅州“百千万工程”转型成果,并提出,梅州将深化“湾区+苏区”协同机制,打造“一企一策”服务模式,推动PCB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梅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袁勇华致辞
第五届50人会轮值单位金百泽副总经理刘小军接过轮值奖杯,象征数字化工作使命责任的延续和传递。
左:广东中国联通(广东)新型工业化研究院高级副院长朱翔
右:深圳市金百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小军
技术+人才,共话产业跃迁新范式
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陈柱铭深度解读政策趋势,提出“三链五类”转型路径:供应链,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业务数字化;产业链,打通消费与生产端,构建柔性生产网络;生态链,服务商与中小企业共担风险,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增信支持。同时建议梅州聚焦PCB行业痛点,优化水资源管理、AI质检、智能设备应用等场景,推动生产效能提升。
博敏电子智能信息化部总监曾铁城分享转型经验:企业通过梳理200余个业务子流程,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仓储的数字化系统,并合作打造5G+工业云底座,实现全流程能耗管控和质量追溯。他提出:“数字化转型需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全员参与和持续迭代是关键。”
兴宁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欧阳勇辉重点分享兴宁园区在链式创新方面发展策略,通过龙头企业引入,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标准厂房,实现“上楼即上下游”的产业集聚效应,助推园区企业数字化进程提速。
金百泽副总经理彭文强提出基于行业洞察及企业实践打造的电子电路制造工厂数字化解决方案:云工厂产业协同平台+产业数据链。基于工程能力优势, 金百泽建立营销、 生产、 设计、 供应链协同平台,并在研发设计场景探索创新应用, 包括设计封装库、 项目库、 板级EDA审查等。
广州赛意信息王鑫分享AI技术驱动下的智造创新并现场演示工程资料智能解析、视觉合规检测等场景化方案。他结合实践总结“AI需从单点突破,逐步赋能研发、生产、安全管理全链条。”
圆桌研讨环节由50人会秘书长杨依廉主持。围绕“AI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两大议题,嘉元科技、盈华电子、锦顺科技、金百泽、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兴宁工业园等企业及协会园区专家代表纷纷发言,深度研讨。
会议最后,万淑萍总结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创新迭代加快,PCB行业应把握智能化浪潮机遇,积极迎接新一轮增长。
从AI工具创新到人才生态共建,造物数科正以应龙造物平台为核心,构建应龙工程、应龙工软、应龙智算等多维产品矩阵,结合EDA设计、PCB设计、器件优选等场景,持续探索打造“AI+行业know-how”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工业软件国产化创新,联合广东省工信部门、高校及生态伙伴,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未来,造物数科将继续围绕中小企业订单对接、数字化等需求,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助力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为新型工业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