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正处在全球大环境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经济复苏、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产业变革和数字化的大潮中,相信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在这场科技风暴中实现企业的变革、组织的迭代以及个人的跃迁?我们如何在变革的时代浪潮中找寻破局创新的钥匙?

在四月全民阅读月,中信书院举办了一场以“未来开放麦,拥抱新浪潮”为主题的趋势交流会,特别邀请到三位跨界嘉宾,从经济趋势、媒介变迁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共同讨论时代关切的话题,为身处变革时代的企业与读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1745465108182923.png

活动中,中信书院发布了2025知识服务全新升级计划,以知识服务新范式回应创新之道,回应未来之变。数十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媒体代表齐聚一堂,超30万人线上共享活动精彩内容。

2025,未来之变

拥抱不确定性,信心就是黄金

1745465124552670.png

朱宁

著名经济学家、《刚性泡沫》作者朱宁带来主题分享《2025经济趋势展望:机遇与挑战》,既揭示风险挑战,更指明破局路径,为我们把握未来趋势和机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指出,2025年全球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将是“不确定性”,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成为冲击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变量,或带来三大潜在影响。首先,全球通胀压力加剧可能延缓美联储降息周期,进而影响资本市场和各国货币政策;其次,美国国债规模突破GDP的100%已动摇美元体系根基,黄金价格飙升正是全球资本寻求避险的真实写照;第三,各国应对关税的差异化策略或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聚焦国内经济,我们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传统三驾马车中,过去三年,在投资和消费相对疲软的情况下,外贸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接近20%,手机、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占比持续攀升,整个出口过程中产业附加值越来越高,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强劲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朱宁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建立积极预期。在这种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做好拥抱不确定性,拥抱新变革,拥抱新浪潮的准备。

1745465137951066.png

胡泳

技术革命正在重塑社会生活,在AI时代,人类的创造力究竟该何处安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后人类的后真相》作者胡泳分享了自己的行业观察和思考。

他指出,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已展现出文本生成、逻辑推理、图像处理等专业应用能力,甚至可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方向。这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在AI具备创意能力的时代,人类创造力的本质与价值何在?

针对AI对创造力的挑战,胡泳提出四个观点:首先,人类创造力根植于生物性与心理性的双重特质,包括模式认知、联想综合等,这是AI无法复制的核心差异。其次,创造力往往涉及捕捉人类的敏感度,如环境观点和文化的细微差别,人类独特的体验世界的方式赋予了创造性表达的不可替代性。再者,AI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想象力与直觉,其“创造”本质是既有数据的重组而非原创突破。最后,创新和创造,具有偶然性、随机性、突发性,创造力的偶然性与灵感特质与AI基于数据训练的确定性机制形成根本对立。

胡泳强调过度依赖AI将导致人类创造力衰退,智能代理时代尤其需要警惕技术工具化对人类创造力的侵蚀。如果我们只依靠机器来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优秀的模仿者,我们就永远无法迈出下一步,成为这个创新者。

创造力是人之为人的核心标识,与情感、价值观共同构成人类本质。面对AI挑战,人类需保持“选择过载”的清醒认知——既要善用AI提升效率,更要坚守创造主体地位。

1745465150853643.png

史欣悦

AI浪潮下,个人如何用专业主义应变未来?在人工智能深刻变革法律行业的当下,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自洽》《有言以对》作者史欣悦从一线实务与教学双重视角,分享了专业服务领域的转型阵痛与破局方向。

他指出,AI技术正在重塑行业底层逻辑:传统依赖知识壁垒的执业模式遭遇根本性挑战——客户通过DeepSeek等工具即可获得基础法律分析,律师资质与经验构建的专业护城河价值相对弱化。

在法律实践中,AI展现双重面相:在法律文书写作领域,工具显著提升文本规范性与语言专业性,但技术短板同样暴露,当需要电话咨询、合同谈判、争议调解这类实务智慧时,AI难以替代人类对人情世故的把握。

面对变革,史欣悦提出几点工作能力的迭代路径:年轻从业者需建立“人机协作思维”,将AI视为副驾驶而非替代者,重点锤炼三大核心能力。其一是系统思维能力,突破单纯法律分析框架,融合商业逻辑与组织管理视角;其二是共情力,通过共情力理解客户真实需求,提供价值情绪非常重要;其三是执行力,执行能力两个方面,一是做成事,二是风险控制,偏知识向的人更要加强执行能力。

在AI时代,我们既要有人情世故通达能力,又要擅长把事情做成做好,这是人类真正的优势所在。

2025,应对之道

​持续进化,知识驭变

无论是经济转型、媒介革新还是职业挑战,核心都指向一个问题:如何在变化中把握确定性?那么具体到出版行业,面向未来,知识服务会有怎样的新玩法?又该如何应变?

中信出版知识服务事业部总编辑丁川围绕“后知识付费时代如何获取知识”作主题分享,并发布“2025中信书院知识服务全新升级计划”

她指出,自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以来,行业经历了从爆发增长到理性回归的转变。在后知识付费期,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对出版行业而言,阅读早已超出了一本书所承载的范畴,从单一图书交付延伸至长链路服务,以知识服务提供可验证的实用效果和读者之间的高互动体验,同时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在“世界图书日”期间,中信出版发布“2025中信书院知识服务全新升级计划”,焕新升级中信书院APP,充分发挥中信出版优质版权资源和专家资源优势,直击用户“知识焦虑”和“价值务实”需求,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

1745465211178642.jpg

丁川介绍到,全新升级的“睿读会员”年度阅读计划,线上整合中信出版集团优质内容和资源,为读者提供年度数字阅读权益、每月精选图书、睿读MOOK资讯服务、社群配套服务等权益;线下打造企业+专家+企业家共学共创的社交场景,围绕财富投资、人工智能、企业出海等核心议题,邀请凯文·凯利、瑞·达利欧、白川方明等专家大咖举办线下读书会,以及走进比亚迪、特斯拉等标杆企业的“企学堂”实地研学项目。在虚实共享之间连结读者,在阅读中见证自我。

作为多形态知识服务平台,中信书院已经发展为集纸、电、声、课、视频、播客、论坛于一体,覆盖超1000万受众的全媒体形态传播矩阵。同时以自有平台为基础,陆续与财新、三联、哈佛商业评论等多家品牌推出联合会员服务,将传统阅读扩展为“视听读课”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知识体系。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信出版将不断自我革新,跨越边界,以中信书院APP、中信读书会、企学堂、政企学习平台、知识礼物等多种形式,用知识创造价值,持续赋能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