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优质的宇航级SSD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湖南天硕的X55系列宇航级SSD为什么能够成为国产宇航级SSD的强劲新势力?与地面场景不同,宇航场景面临的应用环境更加复杂。想要成为“宇航级”的SSD,仅是速度快或容量大远远不够,它必须通过一系列严苛标准,确保在恶劣条件下稳定运行。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天硕X55系列的产品特性,具体分析一块优质宇航级SSD应具备的关键条件。

 

 

1. 采用抗辐照芯片

 

当宇宙空间中高速运动的质子、重离子等粒子穿透卫星或航天器的半导体元件时,可能造成芯片内部存储单元的逻辑状态翻转、电路误触发甚至永久性损伤。可以说,较强的抗辐照设计就是宇航级SSD的“准入门槛”。

 

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在控制器与存储单元间增设了抗辐照的复合屏蔽层,结合多层冗余架构和LDPC纠错算法,通过吸收与散射中子、质子能量,降低高能粒子穿透概率。湖南天硕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联合测试表明,在107(neutron/cm²·s)束流强度下,天硕X55系列SSD的屏蔽层使辐照损伤集中在非关键区域,避免了控制器核心电路失效,试验后器件均能断电恢复,导出Coredump数据。证明其在材料层面的抗辐照加固相当完善。

 

微信图片_20250425155408.png

 

天硕SSD中子测试方法和现场照片

 

2. 高可靠性与冗余设计

 

太空任务无法频繁更换或维修硬件,因此SSD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应对单粒子效应的另一手段就是冗余设计和故障检测。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通过“通道-控制器-数据”三级容错架构的精心设计,即便在硬件遭遇不可避免的损伤时,也能迅速启动冗余架构,保障功能的连续性。

 

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还配置了 4K LDPC ECC机制、数据擦写平衡、断电保护机制等,以提升数据完整性和设备寿命。结合抗辐照电容的断电保护模块,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数据固化,确保突发电磁脉冲下零数据丢失。

 

 

3.高速性能与数据吞吐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向更遥远的天体延伸,星载设备产生的科学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的SATA接口SSD已无法满足星间激光通信窗口期数据吞吐需求,亟需新一代高速存储解决方案。

 

天硕X55系列M.2 NVMe SSD凭借PCIe 3.0×4高速接口,实现顺序读写速度3500MB/s和2600MB/s的突破,较传统SATA SSD提升数倍,满足多载荷数据并发处理、星间数据中继等空间任务需求。

 

 

4. 超宽温适应范围

 

太空中的温差极大,设备所处的温度环境很可能大幅度剧烈波动。普通消费级SSD只能在0℃至70℃内工作。而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采用特殊工艺进行加固封装,支持-55℃环境冷启动,能保证在-55℃至85℃得温度范围内不发生性能衰退或损坏,且经过了热真空测试、高低温循环等验证。

 

 

5. 振动与冲击抗性强

 

火箭发射及在轨运行过程中,SSD会经历剧烈振动和冲击。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元件脱焊、连接松动等问题。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通过高强度封装与定制化减震结构,通过了1500G机械冲击测试、5~800Hz随机振动测试,抗冲击和抗振动性能达行业领先级标准。

 

 

6. 长期在轨工作与数据安全

 

与地面设备相比,宇航器任务动辄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就要求SSD能在长期运行中持续稳定读写。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支持定期的自检功能,具备健康状态监控(SMART监测)和远程固件升级能力,以便地面操控人员对其状态进行实时掌握和维护。

 

此外,天硕X55系列宇航级SSD还内置国密认证加密芯片,支持全盘加密;采用动态功耗管理(DPM)技术,可根据工作负载实时调整能耗,实现低功耗长期运作。产品可提供国产化认证,确保无海外技术依赖。从底层架构实现端到端保护,有效抵御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为航天数据提供安全防护。

 

 

结语

 

太空不是电子设备友好的环境,一块真正的宇航级SSD,不只是“加固版”的存储器,更是一套经过精密设计、反复验证、面对极端环境仍可稳定运行的高可靠系统。它承载着宇航器关键数据、遥测信息乃至科学实验成果的存储使命,是航天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选择湖南天硕,意味着为航天航空装备配备具备抗宇宙射线能力的“数据保险箱”,在浩瀚星海中存续人类探索的每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