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中科院,对话亿年时空—— 「恐龙文艺复兴Ⅱ」沉浸体验展在北京禧园隆重启幕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携手艺术复原团队联合策划的「恐龙文艺复兴Ⅱ」沉浸体验展在北京禧园Joyous Garden正式展开。隆重开幕。展览以科技之力重塑远古生态,带领公众穿越至中生代恐龙时代,亲历科学与艺术的深度交融。
2021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该文件是中国面向未来15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至2035年期间科普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着重提出:“鼓励科技场馆、科研机构、高校等开放科普资源,支持社会化科普活动。”北京禧园恐龙展积极践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通过沉浸式科技手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体验,响应了“科普资源均衡化”和“科技文化融合”的号召。
科技赋能古化石,沉浸式还原远古世界
本次展览突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融合前沿科研成果与数字化创新技术,打造全场景沉浸式体验。观众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亿万年前的原始森林:巨型诸城暴龙在光影交错中咆哮而出,翼展超过10米的哈特兹哥翼龙掠过穹顶,带羽毛的中华龙鸟标本与动态投影结合,羽毛轻拂细节纤毫毕现。策展团队通过3D扫描、精细建模与环绕声效技术,精准复原恐龙骨骼结构与运动姿态,辅以交互投影及全息影像,让古老化石焕发出鲜活生命力,重构史前生态的壮阔画卷。
科学触手可及:AR体验与互动研学
展览不仅展出大量稀世化石标本,更以科技手段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在「化石实验室」区域,观众可佩戴AR眼镜,沉浸式见证科学家如何修复破碎化石、复原恐龙骨架;研学教室则设有虚拟沙盘考古体验,孩子们亲手“挖掘”亿年前生命遗迹,感受古生物学的魅力。展览还首度展出多件可触摸化石标本,从昆虫琥珀到海洋生物遗骸,观众在指尖触碰间,即可通过传感系统直观了解物种演化历程,让科学知识以动态、互动的方式自然渗透。
顶尖团队护航,科学与艺术共塑恐龙新形象
展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立召博士领衔科学策展,确保内容的权威性与学术深度。展陈设计引入生物力学模拟,解析恐龙奔跑速度;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推演恐龙寿命与成长周期。艺术复原方面,由张晖先生操刀制作国礼级近鸟龙数字复原模型,采用微米级羽毛纹理雕刻技术,细腻再现羽毛恐龙的灵动姿态,展现科学与艺术交融之美。
教育与体验并重,开创全民科普新模式
“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讲述生命故事的语言。”策展人、古生物学博士张立召表示。本次展览特设科普课堂与研学工坊,观众可通过显微摄像系统观察化石微观结构,在“恐龙赛跑”互动区与虚拟恐龙竞速,亲身感知生物力学原理。展览将深奥的古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体验过程,开创了沉浸式科普新模式,尤其受到青少年和家庭观众的广泛欢迎。
向科学致敬,与未来对话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日。主办方表示,科技与古化石的结合,不仅是对史前生命的致敬,更是为了激发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创新活力的源泉。正如展览序言中所呼吁:“请以地球公民的身份,加入这场跨越亿年的对话。”
展览信息
时间:即日起至2026年1月1日
地点:北京禧园Joyous Garden·禧美术馆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特色亮点:AR/VR互动、可触摸化石、动态生态投影